“父亲,请您息怒!儿臣这么说并不是想要长他人志气、灭自己威风,而是这就是事实啊!儿臣为了了解高要的情况,已经从多个方面去打听了,正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嘛。但结果却是,南境的军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的军队要强。他们冶炼的武器装备比我们的更加精良,士兵的年龄也都保持在十八到三十岁之间,而且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,这都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啊!”
吴芮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只说些好听的话,而是实事求是地将所有情况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。他详细地阐述了最好和最坏的结果,让对方对可能面临的局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
吴芮听完这些话后,脸色确实有些不太好看,但他也明白这就是现实,无法改变。尽管心中有些不情愿,但他还是无奈地点头表示默认了这个事实。
吴芮本身的能力其实相当不俗,如果不是这样,他也不可能占据如此多的地盘,并成功拉拢出十万大军。这足以证明他在军事和领导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才能。
接着,吴芮继续分析选择郑路的做法所带来的影响。他指出,这种选择同样会有两个结果。
最好的情况是,郑路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。这样一来,他们不仅能够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,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,还能通过积蓄实力来夺取洞庭郡。
更重要的是,如果这个计划成功,吴芮还可以采取主动放弃洞庭郡的策略,以此来与高要达成继续合作的条件。这样一来,他们就可以实施驱虎吞狼的计策,让高要先将目标对准王贲、项羽等人,而吴芮的父王则可以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。在保持自身力量的同时,等待双方拼个两败俱伤,然后再伺机而动,坐收渔翁之利。
“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我们会成为众矢之的。不过,魏王和楚王肯定不会轻易对我军发动进攻,他们顶多也就是断绝对我们的支援罢了。这与高要所能带来的利益相比,简直就是微不足道。即便高要真的成功夺取了汉中,父王也完全可以通过议和来解决问题,甚至还可以与高要联手,一同进攻魏王和楚王。当然,这只是一种策略,我们只需佯装进攻,做做样子,并不需要真正出力。只需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,等到双方都拼尽全力、疲惫不堪的时候,父王就可以突然反叛,给予他们致命一击。”
“如此一来,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战中一举消灭高要的主力部队,那么至少在接下来的三年内,我军都将高枕无忧。不仅如此,我们还能够顺势吞并魏王的领地。而高要在遭受重创之后,同样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。到那时,父王便可以向北联合刘邦,共同抵御高要的威胁。”